DictionaryForumContacts

   Chinese
Terms for subject Anatomy containing 体型 | all forms
ChineseEnglish
上颌体body of maxilla (近似圆锥形,底部朝向鼻腔,尖部向外侧,可分为前面、颞下面、眶面和鼻面。上颌体内有上颌窦)
下颌体body of mandible (下颌体呈弓形,有内、外两面及上、下两缘)
丘脑纹状体静脉thalamostriate vein (收集背侧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等处的血液,沿尾状核与背侧丘脑之间的终沟前行,在室间孔附近注入大脑内静脉)
乳头体mamillary body (半球形隆起,表面光滑,位于脚间窝内,灰结节后方。深面有乳头体核)
乳头体核mamillary nucleus (位于乳头体深面,发出乳头丘脑束和乳头被盖束,终止于背侧丘脑和中脑被盖)
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 (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属于形态学范畴)
#体嘴rostrum of corpus callosum (形如鸟嘴,向后下方与终板相连)
#体干trunk of corpus callosum (向前续于#体膝,向后续于#体压部)
体循环systemic circulation (又称 greater circle 大循环。自左心室射出的血液经主动脉及其分支到达全身毛细血管,在此与组织和细胞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再通过各级静脉,最后经上、下腔静脉及冠状窦流入右心房,这一循环途径称体循环)
#体沟callosal sulcus (位于大脑半球内侧面,#体背侧,与#体的弯曲一致)
#体膝genu of corpus callosum (#体前端的弯曲部,与#体的嘴和干相续)
内侧膝状体medial geniculate body (圆形隆起,位于丘脑枕后下方,与下丘臂相连)
内侧膝状体核medial geniculate nucleus (位于内侧膝状体深面,接受来自下丘臂的听觉传导纤维,发出纤维组成听辐射,投射至大脑皮质的听觉中枢)
原始体vestige (vestigium)
咽扁桃体pharyngeal tonsil (咽穹后部黏膜内的淋巴组织,6〜7岁时咽扁桃体较发达,10 岁以后逐渐萎缩退化。如果咽扁桃体肥大,可导致咽腔变窄,影响鼻呼吸; 阻塞咽鼓管咽口时,可引起听力减退)
咽鼓管扁桃体tubal tonsil (位于咽鼓管咽口附近黏膜内的淋巴组织)
四叠体corpora quadrigemina (又称 tectum of midbrain 中脑背盖,包括一对上丘和一对下丘)
坐骨体body of ischium (为坐骨上部,构成髋臼的后下2/5)
坐骨海绵体肌ischiocavernosus (又称阴茎勃起肌或阴蒂勃起肌,起自坐骨结节和坐骨支,覆盖于阴茎脚 (女性为阴蒂脚)下面,向前止于阴茎脚 (女性为阴蒂脚)侧面和下面,收缩时压迫阴茎 (女性为阴蒂)海绵体,从而阻止血液回流,使阴茎 (女性为阴蒂)海绵体充血勃起)
垂体pituitary gland (呈椭圆形,位于蝶鞍的垂体窝内,借漏斗与下丘脑相连。 根据发生和结构特点,可将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腺垂体可分泌多种激素,调节甲状腺、肾上腺和生殖腺的功能)
垂体hypophysis (呈椭圆形,位于蝶鞍的垂体窝内,借漏斗与下丘脑相连。 根据发生和结构特点,可将垂体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腺垂体可分泌多种激素,调节甲状腺、肾上腺和生殖腺的功能)
垂体柄hypophysial stalk (由腺垂体结节部包被漏斗柄前面和两侧而成)
垂体窝hypophysial fossa (蝶鞍中部的凹陷,前、后方分别有鞍结节和鞍背。垂体窝容纳垂体,下方与蝶窦相邻)
外侧膝状体lateral geniculate body (卵圆形隆起,位于丘脑枕外后下方,内侧膝状体的腹外侧,与上丘臂相连)
外侧膝状体核lateral geniculate nucleus (位于外侧膝状体深面,接受视束的传入纤维,发出纤维组成视辐射,投射至大脑皮质的视觉中枢)
头面部的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pathway of conscious proprioceptive sensibility of head (第1级神经元是三叉神经中脑核的神经元,在三叉神经感觉核及附近的脑桥网状结构中经过1级或2级中继后投射至背侧丘脑的腹后内侧核。该核内的神经元发出纤维,经内囊投射至大脑皮质)
子宫体body of uterus (为子宫底与子宫颈之间的部分)
小脑扁桃体tonsil of cerebellum (小脑半球下面前内侧部的膨隆,位于蚓垂两侧,前方邻延髓,下方是枕骨大孔。当颅内压增高时,可嵌入枕骨大孔,形成小脑扁桃体疝,压迫延髓,危及生命)
尺骨体shaft of ulna (上部呈三棱柱形,下部呈圆柱形,外侧缘较锐利。前面上、中1/3交界处有数个滋养孔)
尾状核体body of caudate nucleus (尾状核的中部,稍细,沿背侧丘脑的背外侧缘延伸)
尿道海绵体corpus spongiosum penis (由勃起组织构成,位于阴茎海绵体的腹侧,前端膨大为阴茎头,后端膨大为尿道球。尿道贯穿尿道海绵体全长)
尿道海绵体沟sulcus for corpus spongiosum penis (位于两侧阴茎海绵体结合处的腹侧,容纳尿道海绵体)
尿道海绵体白膜albuginea of corpus spongiosum penis (厚而致密,富有伸展性,包绕于尿道海绵体表面)
扁桃体上窝supratonsillar fossa (位于扁桃体上端与扁桃体窝上缘之间的凹陷,异物常滞留于此处)
扁桃体动脉tonsillar artery (常与腭升动脉共干或直接起自面动脉,经翼内肌和茎突舌肌之间上行,达腭扁桃体高度穿咽上缩肌,分布于腭扁桃体和舌根)
扁桃体囊tonsillar capsule (包裹腭扁桃体的外侧面及前、后面的结缔组织囊)
扁桃体小窝tonsillar fossula (位于腭扁桃体内侧面,有10〜20个,大小不等,向腭扁桃体实质内延伸形成扁桃体隐窝)
扁桃体支tonsillar branch (数个小支,由舌咽神经在舌骨舌肌深面发岀,分布于腭扁桃体,传导一般躯体感觉)
扁桃体窝tonsillar fossa (呈三角形,位于腭舌弓和腭咽弓之间,容纳腭扁桃体)
扁桃体隐窝tonsillar crypt (由扁桃体小窝向腭扁桃体实质内延伸而成。细菌易在此处存留繁殖,成为感染病灶)
指骨体shaft of phalanx (介于指骨两端之间的部分)
掌骨体shaft of metacarpal bone (呈棱柱形,微凸向背侧)
斜方体trapezoid body (位于脑桥下部,由上橄榄核和蜗腹侧核的听觉纤维在中线交叉形成,有上行的内侧丘系穿过)
新纹状体neostriatum (由尾状核和豆状核的壳组成,是较新的结构)
旧纹状体paleostriatum (即苍白球,在种系发生上是较古老的结构)
晶状体lens (位于虹膜后方,玻璃体前面,借睫状小带与睫状体相连。晶状体呈双凸透镜状,前面较平坦,后面曲度较大,无色透明,富有弹性,不含血管和神经。晶状体直径约为 9mm,厚约4mm。晶状体是屈光系统的主要装置。当视近物时,睫状肌收缩,睫状体移向前内,睫状小带松弛,晶状体变凸。视远物时,与此相反。晶状体若因疾病或创伤而变混浊,称为白内障)
晶状体囊lens capsule (包裹晶状体的薄膜,厚约15μm,有高度弹性)
晶状体核nucleus of lens (位于晶状体中央,较硬。老年人晶状体核硬化,光线密度增加)
晶状体皮质cortex of lens (晶状体周围部,较软)
本体感受器proprioceptor (分布于肌、肌腱、关节和内耳等处,接受机体运动和平衡变化时产生的刺激)
本体感觉传导路pathway of proprioceptive sensibility (又称 deep sensory pathway 深感觉传导路,包括躯干和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头面部的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躯干和四肢的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传导来自骨骼肌、腱、关节等处的位置觉、运动觉和振动觉冲动。躯干和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也传导精细触觉 (如辨别两点距离、感受物体的性状及纹理粗细等)冲动)
杏仁体amygdaloid body (位于侧脑室下角前端的上方,海马旁回钩的深面,与尾状核的末端相连,为边缘系统的皮质下中枢)
松果体pineal gland (呈椭圆形,以短柄连于缰连合。松果体分泌褪黑素,该激素具有抑制生殖腺发育和调节生物钟的作用。松果体在儿童时期发达,以后逐渐萎缩。 成年后发生钙化,在X线片上可见到钙斑)
松果体pineal body (呈椭圆形,以短柄连于缰连合。松果体分泌褪黑素,该激素具有抑制生殖腺发育和调节生物钟的作用。松果体在儿童时期发达,以后逐渐萎缩。 成年后发生钙化,在X线片上可见到钙斑)
松果体隐窝pineal recess (由第三脑室突入松果体柄内形成)
桡骨体shaft of radius (呈三棱柱形,内侧缘薄锐。前面上、中1/3交界处有滋养孔,开口向下)
椎体vertebral body (椎骨前部,呈短圆柱状,是椎骨负重的主要部分,外伤时可发生压缩性骨折。上、下面粗糙,借椎间盘的纤维环与相邻椎骨连结。后面微凹陷,与椎弓围成椎孔)
椎体钩uncus of vertebral body (由第3〜7颈椎椎体上面的侧缘向上突起形成。椎体钩可限制上一椎体向两侧移位,增加颈椎椎体间的稳定性,并防止椎间盘向外后方脱出。椎体钩外侧有椎动脉、椎静脉及其周围的交感神经丛,后方有颈脊髓,后外侧部参与构成颈椎间孔的前壁。因此,椎体钩发生骨质增生可分别压迫上述结构,引起颈椎病)
椎体静脉basivertebral vein (主要注入椎内前静脉丛,并注入椎外前静脉丛)
油体oil body (oleocarpus)
海绵体部spongiose part (尿道穿过尿道海绵体的部分,长12〜17 cm。 尿道球内的尿道最宽,称尿道球部。阴茎头处的尿道扩大为舟状窝)
玻璃体vitreous body (无色透明的凝胶状物质,填充于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占眼球内腔的4/5。玻璃体除有屈光作用外,还有支撑视网膜的作用。若出现混浊,可引起视力下降。若支撑作用减弱,可导致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窝hyaloid fossa (位于玻璃体前面,容纳晶状体)
玻璃体管hyaloid canal (光学密度较低的细管,位于玻璃体中央,前后贯穿玻璃体。玻璃体管为胚胎时期的玻璃体动脉遗迹)
玻璃体膜vitreous membrane (由较黏稠的皮质浓缩而成,包被于玻璃体表面)
球海绵体肌bulbocavernosus (在男性,起自会阴中心腱和尿道球下面的中缝,包绕尿道球,向前止于阴茎海绵体侧面和阴茎背面的筋膜,收缩时使尿道球缩小,协助排尿和射精,并参与阴茎勃起。在女性,起自会阴中心腱,环绕阴道口,覆盖于前庭球下面,向前止于阴蒂海绵体,收缩时可缩小阴道口,故称阴道括约肌)
甲体nail body (甲的外露部分,为略呈弯曲的坚硬透明的角质板)
皮质纹状体系corticostriatal system (大脑皮质 (主要为额叶和顶叶)发出的纤维直接或间接 (通过背侧丘脑)止于新纹状体。新纹状体的传出纤维主要止于苍白球。苍白球再发出纤维至底丘脑,由此大部分纤维上行,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前核和腹中间核。腹前核和腹中间核发出的纤维组成丘脑前辐射,经内囊前肢投射至额叶皮质。此环路影响大脑皮质运动区的活动。纹状体与黑质之间有往返的纤维联系,黑质合成的多巴胺向纹状体输送。 黑质细胞变性可引起纹状体的多巴胺含量下降,与Parkinson 病的发生有关。苍白球发出的部分纤维至红核、网状结构等处,通过红核脊髓束和网状脊髓束等调节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功能)
盾状体scutum
眶脂体adipose body of orbit (充填于眼球、眼球外肌和眶筋膜之间的脂肪组织,对眶内结构起保护作用,可缓冲外力对眼球的震动)
睫状体ciliary body (位于巩膜与角膜移行处的深面,前与虹膜相接,后与脉络膜相续。睫状体是眼球中膜中部环形增厚的部分,内含睫状肌,借睫状小带与晶状体相连。睫状体产生房水)
砧骨体body of incus (与锤骨头构成砧锤关节)
神经垂体neurohypophysis (包括神经部、漏斗柄和正中隆起,神经部内含有视上核和室旁核的轴突终末。神经垂体无分泌功能,但具有贮存和释放由视上核和室旁核分泌的加压素和催产素的功能)
穹隆体body of fornix (位于穹隆脚与穹隆柱之间,在中线两侧向前并行)
第2躯体感觉区secondary somesthetic area (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下面的岛盖皮质,与第二躯体运动区重叠,其功能与双侧躯体感觉 (对侧为主)有关)
第1躯体感觉区primary somesthetic area (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后部,相当于 Brodmann 分区的1、2、3区,接受对侧半身的浅感觉和本体感觉冲动,产生相应的感觉。 身体各部在此区的代表区基本上是倒置的,但头面部是正的。各部代表区的面积大小与身体感觉功能的精细程度成正比,而与体表面积无关)
第2躯体运动区secondary motor area (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后回下面的岛盖皮质,与第二躯体感觉区重叠,其功能与对侧上肢和下肢运动有关)
第1躯体运动区primary motor area (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相当于 Brodmann 分区的4、6区。此区接受来自肌、腱和关节等处的本体感觉冲动,发出的纤维组成锥体束,至脑干运动核和脊髓前角,主要控制对侧半身骨骼肌的精细运动,但躯干固有肌、咽喉肌、咀嚼肌、眼球外肌以及睑裂以上面肌等受双侧半球的管理。身体各部在此区的代表区基本上是倒置的,但头面部是正的。运动愈是精细的部位如手、舌、唇等,代表区的面积愈大)
纹状体corpus striatum (由尾状核和豆状核组成,两者前端相互连接,在后方被内囊分隔。纹状体是锥体外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调节肌张力和协调骨骼肌运动)
耻骨体body of pubis (耻骨上部,构成髋臼的前下1/5)
肋体shaft of rib (扁而弯曲,介于肋结节和前端之间。肋体可分为内、外两面和上、下两缘)
股骨体shaft of femur (略弓向前,上段呈圆柱形,中段呈三棱柱形,下段前后略扁。在后面中点附近,有开口向下的滋养孔)
肱骨体shaft of humerus (上半部呈圆形,下半部呈三棱柱形,中部有三角肌粗隆和桡神经沟。内侧缘近中点处有开口向上的滋养孔)
肾锥体renal pyramid (位于肾髓质内,呈圆锥形,底朝向皮质,尖向肾窦。肾锥体由集合小管和乳头管组成,血管较少,呈淡红色)
胃体body of stomach (位于胃底与幽门部之间。由角切迹向胃大弯转为横向处的膨隆作一连线,此连线为胃体与幽门部的分界)
胆囊体body of gallbladder (胆囊的主体部分,与胆囊底之间没有明显界限。胆囊体向左后上方逐渐变细,约在肝门右端处续为胆囊颈)
胫骨体shaft of tibia (呈三棱柱形,前缘和内侧面直接位于皮下,外侧缘有骨间膜附着)
胰体body of pancreas (位于胰颈与胰尾之间,占胰的大部分,略呈三棱柱形。胰体横位于第 1 腰椎体前方,凸向前)
胸骨体body of sternum (呈长方形,向上、向下分别与胸骨柄和剑突结合,外侧缘与第3~ 6肋软骨相关节)
胼胝体压部splenium of corpus callosum (胼胝体后端的膨大部)
脉间体interstitial body (corpus interstitialis)
腓骨体shaft of fibula (呈三棱柱状,内侧缘为骨间缘。后面中部有滋养孔)
腭扁桃体palatine tonsil (呈椭圆形,位于扁桃体窝内,其内侧面朝向咽腔,表面覆以黏膜; 外侧面及前、后面均被结缔组织形成的扁桃体囊包绕。腭扁桃体的大小随年龄而不同, 5〜6岁时其体积迅速增大,到青春期达最大,此后开始萎缩退化。腭扁桃体是淋巴器官,具有防御功能)
腺体gland
腺垂体adenohypophysis (包括远侧部、中间部和结节部,可分泌生长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性腺激素等多种激素,主要调节甲状腺、肾上腺和生殖腺的功能。生长素分泌不足时可引起侏儒症,分泌亢进时可引起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
膀胱体body of bladder (膀胱尖与膀胱底之间的部分)
舌体body of tongue (位于界沟前方,约占舌前2/3,可活动)
舌扁桃体lingual tonsil (由淋巴组织构成的大小不等的突起,位于舌根上面的黏膜内)
舌骨体body of hyoid bone (舌骨中部的方形骨板)
蚓锥体pyramid of vermis (呈锥体形,续于蚓垂后方)
蝶骨体body of sphenoid bone (为蝶骨中间部的立方形骨块,内含蝶窦,窦分隔为左右两部分。上面为蝶鞍,其中央部为垂体窝)
视网膜睫状体部ciliary part of retina (贴附于睫状体内面,无感光功能)
趾骨体shaft of phalanx (介于趾骨底和趾骨头之间的部分)
跖骨体shaft of metatarsus (介于跖骨底和跖骨头之间的部分)
躯干和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pathway of conscious proprioceptive sensibility of trunk and limbs (传导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冲动,由3级神经元组成。第1级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神经节内,其周围突分布于骨骼肌、腱、关节等处的本体觉感受器和皮肤的精细触觉感受器,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的内侧部进入脊髓后索。来自第5胸髓节段以下的纤维形成薄束,第4胸髓节段以上的纤维形成楔束。薄束和楔束向上分别止于薄束核和楔束核 (第2级神经元的胞体所在)两核发出的纤维向前绕中央灰质,至腹侧份中线处形成内侧丘系交叉。交叉后的纤维折转上行,组成内侧丘系,经两侧下橄榄核之间、脑桥被盖部前缘、中脑红核外侧上行,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第3级神经元的胞体所在) 腹后外侧核发出纤维,参与组成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脚投射到大脑皮质的中央后回中部、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部分纤维至中央前回。在内侧丘系交叉以下部位受损,病人可出现患侧半身深感觉障碍。若在交叉以上部位受损,则可出现对侧半身的深感觉障碍)
躯干和四肢的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pathway of unconscious proprioceptive sensibility of trunk and limbs (又称反射性本体感觉传导路,由2级神经元组成。第1级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神经节内,其周围突分布于骨骼肌、腱、关节等处的本体觉感受器,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进入脊髓,止于第8颈髓节段至第2腰髓节段的胸核和腰骶膨大的中间带灰质 (第2级神经元的胞体所在)胸核发出的纤维在同侧组成脊髓小脑后束,向上经小脑下脚至旧小脑皮质。中间带灰质发出的纤维在同侧和对侧组成脊髓小脑前束,经小脑上脚至旧小脑皮质。小脑通过反射调节肌张力。两侧脊髓小脑束损伤,可引起肌张力减退和运动失调,但本体感觉并不丧失)
造油体elaioleucite
锁骨体shaft of clavicle (介于锁骨内、外两端之间的部分,可分为内、外两部)
锥体pyramid (位于延髓前正中裂两侧的纵行隆起,深面有锥体束)
锥体交叉decussation of pyramid (位于锥体下方,呈发辫状,由皮质脊髓束大部分纤维交叉形成)
锥体外系extrapyramidal system (锥体系以外控制骨骼肌运动的传导路,其结构十分复杂,包括大脑皮质、基底核、背侧丘脑、底丘脑、中脑顶盖、红核、黒质、脑桥核、小脑、网状结构及其相关的纤维束等。锥体外系的纤维最后经红核脊髓束和网状脊髓束等中继,止于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细胞。锥体外系包括皮质纹状体系和皮质脑桥小脑系等,主要功能是调节肌张力、维持姿势和习惯性动作 (如走路时上肢的摆动))
锥体束pyramidal tract (包括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
锥体系pyramidal system (由上、下2级运动神经元组成,上运动神经元为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锥体细胞,其轴突组成锥体束 (包括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 下运动神经元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和脑神经运动核,发出的纤维经脊神经和脑神经支配骨骼肌。 中央前回上、中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锥体细胞发出的纤维组成皮质脊髓束,经内囊后肢、大脑脚底、脑桥基底部、延髓锥体下行至锥体下端,绝大部分纤维经锥体交叉至对侧脊髓外侧索,组成皮质脊髓侧束,下行达腰骶节段,逐节止于前角运动神经元,支配四肢肌。 少数未交叉的纤维组成皮质脊髓前束,在同侧脊髓前索下行,达中胸节段。此束逐节止于同侧前角运动神经元,部分纤维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前角运动神经元,支配双侧躯干肌。一侧皮质脊髓束损伤发生在锥体交叉以上时,主要引起对侧肢体瘫痪,而躯干运动无明显影响。中央前回下部的锥体细胞发出的纤维组成皮质核束,经内囊膝、大脑脚底、脑桥基底部至延髓,大部分纤维止于双侧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面神经核上半 (支配睑裂以上面肌)、疑核和副神经核,支配相应骨骼肌; 小部分纤维交叉至对侧,止于面神经核下半和舌下神经核,支配睑裂以下面肌和舌肌。一侧皮质核束损伤时,可出现对侧睑裂以下表情肌和对侧半舌肌瘫痪,表现为病变对侧鼻唇沟变浅或消失、不能鼓腮露齿,口角歪向病变侧,伸舌时舌尖偏向病变对侧。受双侧支配的头颈部骨骼肌不受影响。正常状态下,上运动神经元对下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损伤后两者的临床表现不同)
阴茎体body of penis (阴茎中部,呈圆柱形,悬垂于耻骨联合的前下方)
阴茎海绵体corpus cavernosum penis (由勃起组织构成,为两端细的圆柱体,左、右各一,位于阴茎的背侧。两者紧密结合,向前延伸,尖端变细,嵌入阴茎头的凹陷内)
阴茎海绵体白膜albuginea of corpus cavernosa penis (厚而致密,富有伸展性,包绕于阴茎海绵体表面)
阴蒂体body of clitoris (阴蒂中部,呈圆柱形)
附睾体body of epididymis (附睾中部)
颊脂体buccal fat pad (脂肪组织团块,位于颊肌与下颌支和咬肌之间。婴儿颊脂体较发达,有协助颊肌作吸吮活动的作用。患肿瘤等长期消耗性疾病时,颊脂体消失,面颊深陷,呈现恶病质面容)
骼骨体body of ilium (骼骨下部,厚而不规则,构成髋臼的上2/5)
髓体medullary center (位于皮质深面,由白质构成)